近年来,汽车企业持续推进整车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市场对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自动化与电动化一起成为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方向。然而,市场上针对自动驾驶级别L3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测试尚不完善,亟需建立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科学客观的测试评价体系。
2023年11月9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测评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汽测评)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评价规程(C-ICAP)高快路自动驾驶系统测评规则(征求意见稿)》,并与行业专家针对C-ICAP技术路线图开展集中研讨。
据了解,C-ICAP技术规程覆盖辅助驾驶、智慧座舱、自动驾驶和隐私保护四个单元,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本次发布的规则是聚焦于自动驾驶单元,面向未来通过试点准入的高快路自动驾驶系统而构建的测试评价方法。为确保规程符合中国本土交通环境与消费者需求,C-ICAP自制定伊始便充分调研消费市场,统计关键指标及技术水平的现状,通过对未来技术趋势进行预测并收集行业企业、机构专家意见建议,以期保证测评规程的可实施性。
本次发布的《C-ICAP高快路自动驾驶系统测评规则(征求意见稿)》同样经过了多轮行业交流与技术验证,从2022年6月的测评体系发布,到2023年C-ICAP自动驾驶测评规则草案初步形成,到如今的公开征求意见稿,测评细则的指标分类、试验条件、体系架构均得到充分的优化与完善。《C-ICAP高快路自动驾驶系统测评规则(征求意见稿)》将测试评价对象限定为适用于高快路的自动驾驶系统,在指标架构上设计了“真实道路表现”、“可实现功能”2个评价项目,其中:“真实道路表现”采用开放道路测试的测评方法,设计了安全保障、驾乘体验、通行效率3个一级指标,综合考察自动驾驶车辆在实际交通流中的表现。“可实现功能”测试则采用封闭场地测试+文件审核的方式,分别设置常规场景和特殊场景,即在自动驾驶系统功能设定的运行条件(ODD)范围内,以安全、舒适、效率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自动驾驶系统功能设定的运行条件(ODD)范围外,则考察车辆能否及时提醒驾驶员接管或进入MRM。
截至目前,C-ICAP技术规程已正式发布并实施了“辅助驾驶”、“智慧座舱”两个单元,C-ICAP自动驾驶测评规则(征求意见稿),也将在中汽测评与行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为自动驾驶汽车试点准入后的测评工作奠定基础。未来,C-ICAP技术规程也将继续紧跟技术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脚步不断升级优化,不断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整体技术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