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平台
中汽测评试验数据、视频、图片等资源,官方下载平台
登录
注册申请
注册申请
姓名
手机号
工作单位
申请事由
提交申请
序号
车型名称
测试数据
图像资源
返回列表
【中国汽车报】2025世界NCAP大会落地中国:见证中国汽车产业崛起与全球话语权提升
2025-09-29

文:张海天 编辑/版式:李沛洋

当全球NCAP机构代表齐聚上海,这场继2014年后中国第二次承办的全球顶级安全盛会,早已超越会议本身的意义——2014年首次承办时,中国尚处汽车大国向强国转型的起步阶段,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还在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完善;而今2025年,中国不仅拥有世界NCAP第一梯队的C-NCAP评价体系,更在智能驾驶、新能源电池安全等领域形成国际协同的测评体系。

2025世界NCAP大会将于10月15-17日在上海举办

中汽中心官方碰撞试验室更是获得Euro NCAP与ASEAN NCAP双重认可,并积极开展与Latin NCAP的合作,成为全球获国际NCAP授权最多的试验室之一。这种跨越背后,既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标准追随者”到“规则参与者”的身份蜕变,更是中国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质量提升为根基,向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生动诠释。

正在实施的2024年版C-NCAP,乘员保护版块场景丰富度进一步提升,同时采用了虚拟测评技术率先开展远端乘员保护以及乘员离位保护测试;在主动安全领域,根据中国道路交通实际开发的多种目标物,使得涵盖白天黑夜的测试场景更加科学,此外,还创新型的引入了V2X技术,为全球首个应用此项技术的NCAP评价体系。

C-NCAP将多样化的主动安全测试纳入其中,推动了汽车全域安全技术的整体进步。2025世界NCAP大会也将聚焦于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议题——“NCAP在提升车辆安全中的作用”、“全球视角下的车队安全”,以及特别设置的“车辆主动安全演示”环节,恰是对中国汽车产业进步的精准呼应。如今,中汽中心已构建起覆盖安全、智能、绿色的全维度测评体系——从C-NCAP到聚焦智能化的C-ICAP(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关注可持续车辆的C-GCAP(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测评规程实现了从“被动碰撞防护”到“全场景主动防御”的升级。当全球NCAP机构代表齐聚上海,与会各方讨论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在全球安全大家庭里合作协同,向着零愿景的目标共同迈进。

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在新能源领域,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量达1288.8万辆,销量达1286.6万辆,渗透率突破40%,出口量同比增长6.7%‌,达到128.4万辆,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构建起覆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的全产业链竞争力:全球70%的动力电池产能、50%的新能源汽车专利、40%的智能驾驶技术储备均来自中国,中国汽车产品的竞争力稳步提升。同时,中国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汽车安全、智能、绿色的技术变革,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汽车正以全新姿态,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则

作为中国汽车安全评价的代表,C-NCAP的演进轨迹本身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安全技术升级的缩影。早期,C-NCAP通过引入国际NCAP的经验,推动了中国车企对安全技术的重视;而如今,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领先,C-NCAP已开始反向输出技术理念,成为与全球汽车安全评价体系对话的重要平台。

本次世界NCAP大会选择中国,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汽车安全技术进步的认可,也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又一次契机。当中汽中心董事长安铁成提出“为共筑‘零伤亡交通’的愿景注入中国力量”,全球NCAP机构代表在上海为之共同探讨时,中国向世界展现的是,凭借技术创新驱动、依托全产业链支撑,稳步迈向汽车强国的昂扬姿态。此次大会搭建的交流平台,既让全球看到中国车企的技术创新,更展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诚意。正如欧洲NCAP秘书长米歇尔·范哈根汀所言,近年来C-NCAP发展迅速,并一直同欧洲新车评价规程加强合作,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范例。

C-NCAP是中国唯一的全球NCAP成员

金秋时节,黄浦江畔迎来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智慧碰撞,2025世界NCAP大会已不只是一场全球汽车行业盛会的坐标,更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与世界对话的新锚点。中国汽车产业走过的,是一条从“追赶”到“并跑”再到“引领”的突围之路。未来的全球共进的道路上,中国汽车产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引擎”,更将是安全规则的“共建者”、全球协作的“实践者”。当“零伤亡交通”的愿景照进现实,当可持续出行成为人类共识,中国汽车产业必将以更坚定的担当,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安全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交出一份兼具技术温度与协作智慧的中国答卷——这既是上海盛会的最终落点,更是中国汽车驶向世界舞台的必然航向。

微信扫码可分享该文章
关闭